商標不等于品牌,品牌是需要大量資本的運作
我現在經營的“三不原則”,不擴張,不囤貨,不打造品牌。
網友奇怪,為什么不打造品牌,要想長久經營,不是都應該打造品牌嗎?
我解釋一下,我所在的行業,服飾鞋帽,大眾消費品,門檻不高,只有兩種打法,賣貨和做品牌。賣貨的話,毛利低但是投入小。
品牌有溢價,毛利高但是背后投入高。做起來要燒很多很多錢?;旧弦澓脦啄?,你需要是富二代,或者背后有投資人才扛得住。
大多數人以為自己在做品牌。其實在賣貨,他們有個誤區,認為有個商標就算品牌了,其實是兩回事。淘品牌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:
在電商早期,傳統行業看不起線上這三瓜兩棗,于是給大量草根野蠻生長的土壤。他們在淘寶快速賺到第一桶金,其中有一部分注冊個商標,順勢發展成了淘品牌,成為各類目的主角,一時風光無限。
但是,商標不等于品牌。在淘品牌們躊躇滿志的時候,傳統品牌上線,摧枯拉朽地將他們淘汰了。
大家再想一想最近幾年微商的一些產品,我之前也做過衛生巾代理,也是有商標,但是,品牌,沒人知道。
我就是那個階段的親歷者。
按理淘品牌先入為主,不應該死得這么快呀,其實他們完全忽略了傳統品牌的沉淀,真正的品牌,從材料工藝,質量標準,供應鏈管理,品牌文化,到消費者心智,都是全方位碾壓淘品牌的。
你說這仗怎么打?
那么你們會說,即便這樣,如今照樣有許多網紅品牌,新國貨品牌快速崛起啊,甚至有很多上市成功。
這里就不得不說資本的作用,快消品領域市場容量大,是一個講故事的好賽道,通過資本的力量,選中一個賽道,通過鋪天蓋地的廣告,什么黃金流量位,給我砸!什么大主播坑位,通通給我砸!快速把銷售額做大,甚至風頭蓋過傳統品牌。這就是金錢的力量!
當然資本也不是傻子,前期燒出去的錢,必須通過上市加倍賺回來。那些上不了市的“新國貨”品牌,最終會一地雞毛。
我其實認識不少投資人,我說你們去投資那些沒經驗的年輕人,為什么不投資我呢,我自己是工廠,從零開始,穩扎穩打做起來的,我給大量品國際牌代工,比那些年輕人經驗豐富多了,為啥不投我?投資人就一句話,因為你不會講故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