朋友的父親,喜歡收藏酒,不是什么好酒,就是秦池特曲,幾十塊錢一瓶,但是時間一長,很多就成了老酒,動輒就是90年代的。
成了他們公司的專屬禮品。
她送過我兩次。
一次兩瓶,96年的。
說是一瓶能值四五百塊錢。
當年,她爸存酒時,秦池就如同今天的洋河一般的存在,秦池曾經是CCTV的標王,有過高光時刻。
山東還有個酒,曾經風光無限。
孔府家酒,讓人想家。
有印象不?
有次,商業論壇,有磚家在分析,為什么山東作為白酒消費大省而沒有出來一個全國知名品牌?磚家的答案是,山東縣縣有酒廠,各自為政,跑馬圈地,地方保護,從而沒有形成合力,而四川、貴州呢?他們是產業化供全省,最終供全國。
有道理不?
有個屌!
根本問題是什么?
是沒有踩準流行方向,建國后,白酒最先是老白干系列,例如我小時候還有沂水老白干,現在最有名的是衡水老白干。
白干系列以后,是汾酒系列。
然后開始是濃香型,最后又是醬香型。
山東因為拼的是酒量,大家一直都是低度酒,32度、38度是主流,前段時間我們喝的扳倒井還是30度的,50度以上的酒大家很少喝,從而,山東所有酒廠都在生產低度酒,突然有一天,醬香酒席卷了全國,尤其是拿下了山東。
而山東又沒有對應的品牌。
那,我們再來猜測,會不會有一天,有一種香型或酒型又顛覆了醬香?
完全有可能。
在這里插一句:很多價值投資者,都是以茅臺為標的,一直買入茅臺,那么,如果以后醬香型白酒不再流行,茅臺還會是這樣的價值嗎?
也對應了之前提到的,買個股和行業基金,都是存在風險,這種風險是你無法提前預判的。
有人在分析茅臺時,說,顛覆茅臺的一定不是傳統白酒,大概率是其它酒型,例如威士忌,說席卷全國,很快。
醬香酒這才幾天?
拿我們縣城舉例,大家喝醬香酒,也就是最近三五年的事。
洋河為什么在山東賣的最好?
度數適合山東。
最有意思的是紅酒,過去大家還約著喝個紅酒,現在紅酒基本退出了山東正式宴席,紅酒剛來中國時,我去溫州出差,我靠,那一條街全是賣紅酒的,比溫州洗頭房還密集,我很好奇,溫州洗頭房在溫州,是不是也叫溫州洗頭房?還是本地洗頭房?
那,什么酒最值得做?
我認為,威士忌!
白蘭地呢?
差一些!
威士忌未必會在短時間內席卷全國,畢竟其門檻比較高,但是在高端群體里,其占比越來越高,無論從投資角度還是消費角度,其屬性都在茅臺之上,微博上專門講威士忌的大V都百萬粉絲,粉絲主要集中在珠三角與長三角,我讀者里那些高凈值,無論是我們聚餐還是日常走動,多是山崎系列,他們也讓我做過山崎,我還專門去鄂爾多斯做過貿易,把日本出口到西亞的酒再通過關口進過來,價格一點都不便宜,甚至一瓶高好幾百,但是依然不愁賣……
山崎有假的嗎?
多了去,關鍵是官方不提供鑒定,我委托小尾燕去給山崎寫過信,得到的答復是品牌方只能鑒定50年以上的,其它系列均不提供鑒定服務。
也就是說,假的也沒人能認定。
所以,我也沒繼續做,改做了白蘭地,但是我內心依然看好威士忌,我更看好的是國產威士忌,就是在國內建廠,自己生產,這個也有很多人在進軍了。